538【磺胺的威力】-《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3)页
自从张学良、于凤至夫妇搬进三乐堂,孙氏兄弟就忙活起来,专门弄了两间房给他们戒大烟。好在鸦片瘾发作时,张学良夫妇嘴里都塞着布团,不然那恐怖的呼嚎声就能吓坏小朋友。
戒烟之余,张学良没事就拉着周赫煊讨论共产主义,他的秘书潘文育也经常加入进来。
至于那位于凤至于大姐,则整天跟孟小冬泡在一起唱戏、听戏,顺带着跟费雯丽混得很熟。于凤至还时常带着孟小冬、费雯丽,出席天津的高级社交场合,跟名人政要、下野寓公、洋人领事们混得很熟。
特别是费雯丽,几乎惊艳了整个天津的洋人圈子,明里暗里追求送花的洋鬼子不知道有多少。
对于《资本论》这种基础的共产主义书籍,张学良完全可以向潘文育请教,他找周赫煊讨论的问题更具有实际性。这天上午,张学良刚被捆了两个小时,他喝着鸡汤说:“明诚,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结束,我听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它全国的职业工人数量翻倍,国民收入也翻了倍,共产主义制度真的有那么厉害?”
周赫煊说:“苏联的一五计划能够成功,要多亏它运气好。”
“不止是运气好吧?”潘文育稍微质疑了一句,他现在的身份是地下党,不敢表现得太热爱苏联。
“当然不止是运气好,但能够实现工人数量和国民收入翻倍,里面肯定有运气的因素。”周赫煊笑道。
张学良问:“怎么讲?”
周赫煊解释说:“苏联进行一五计划的第二年,就正好遇到世界经济危机。欧美各大资本主义列强,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欧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自发地转移到苏联寻求出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但这几年却出现对外移民潮,据不完全不统计,这几年先后有10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
张学良惊讶道:“十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移民苏联,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周赫煊笑道:“苏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是以美国钢铁公司的格里工厂为蓝本设计的,设计人员大部分来自美国。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也是引进的美国技术设备,雇佣的也是美国技术专家。正在修建的高尔基汽车厂,是美国福特公司援建的新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更是整套在美国建设,再拆运到苏联去……这种情况数不胜数,包括德国、法国、英国的一些公司也在跟苏联合作。去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已经超过全世界机械设备出口总额的50%。”
“原来如此,苏联真是交了好运。”张学良羡慕又无奈地感叹。他也曾趁着经济危机,购买美国设备、聘请美国工程师,来扩大沈阳兵工厂的规模,可惜日本人一来就悲剧了,许多来不及运走的机械全部毁掉。
潘文育听到周赫煊所说的数据,也是目瞪口呆,他还真不知道苏联趁机发了大财,只以为苏联靠着制度的优越性快速发展。
震惊之余,潘文育问道:“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学习苏联,趁机进口列强的机械设备和技术人员呢?”
张学良做为北方大军阀,他是知道一些情况的,不过还是等着周赫煊解惑。
周赫煊分析说:“首先是体制问题,苏联属于共产主义国家,它的一五建设计划乃国家推进。比如要建一个水电站,立即可以从全国调来相关人才,并由国家提供充足的资金,政治上也是通行无阻。而中国呢?你看看这几年中央政府和地方军阀在干什么?他们在拼命搜刮百姓,筹集军费用于内战。即便政府想要发展工业,那也首先发展军工产业和轻工业,因为军工产业握着枪杆子,而轻工业来钱快。想要把中国发展成工业强国,必须有计划的建设起完备的工业体系。但很可惜,对于掌权者来说,建设国家工业体系不如打内战重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