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先礼后兵-《天下》
第(2/3)页
“不妨,军中较技也是正常,我这些亲兵都善于弓箭,李晟将军不妨指导他们一番。”
李晟虽然气傲,但他也知道军中等级森严,他不过是小小的郎将,他怎么敢在李庆安面前放肆,只推却不肯,李庆安便给亲兵张永亮使了个眼色。
张永亮笑道:“李将军,在下是亲兵弓箭比赛三连冠,我射一箭,请李将军指教。”
张永亮膀大腰圆,手执一把五石硬弓,他四下找寻一圈,见百步外有一株幼杨树,碗口粗细,便喊道:“看我射那株杨树!”
他纵马斜冲出,拉弓圆满,百步外一箭射出,一箭正射中小树,箭势强劲,箭尾仍在颤颤晃动,亲兵们顿时欢声如雷,张永亮得意洋洋策马而回,这一箭他射得极为手顺,可以说是他一年来少有的成绩,李晟也微微点头赞道:“不错,已经有点神箭之风。”
张永亮上前躬身道:“请李将军指教!”
到了这一步,李晟不射也不行了,他摘下自己的追云弓,却不去看树,那是死物,胜之不武,他抬头找了一圈,正好见一只喜鹊从一株茂盛的大树上飞起,相隔约两百步,但李晟却一动不动,锐利的目光盯住了喜鹊的飞行轨迹,这时所有的亲兵都感觉到了李晟的目标,无数双目光朝那只正欢悦疾飞的喜鹊望去,当喜鹊飞至一百五十步左右时,李晟猛地拉弓放箭,箭似闪电,一箭将喜鹊从空中射下。
半晌,亲兵们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李庆安微微点了点头,不错,可和南霁云一争长短。
李晟脸胀得通红,向李庆安一抱拳道:“卑职献丑了。”
说完,他有些期望地望着李庆安,心中盼望着他也射一箭,尽管李庆安被誉为天下第一箭,但他从来没有见过,多多少少有些遗憾,不料李庆安却淡淡道:“很抱歉了,我左肩有伤,一年之内不可射箭,让李将军失望了。”
李晟的脸更红了,李庆安竟看出了他的心思,这时,李庆安又继续道:“以木为箭,可争一时胜负,若以人为箭,可横扫胡酋,以安天下江山,李将军愿意用木箭,还是愿意用人箭呢?”
李庆安的话如同当头棒喝,使李晟听得心荡神移,这些话李晟也曾想过,但陇右军关系重重,非哥舒翰心腹者难以提升,李嗣业天宝元年从军,只比他早四年,现已是安西节度副使,掌管河中重地,和他关系很熟的李光弼,和自己能力相仿,当初在各大节度使处屡屡受贬,现在已升为正三品的冠军大将军,吐火罗都督,还有那些资质中上的人,如荔非兄弟、白孝德、现在皆为将军,身为一州都督,至少也是从三品衔,而自己天宝四年从军,已经十一年,战功卓著,比哥舒翰提拔的那些高秀岩、吐拨归仁之流,不知功劳大过多少倍,那些人已经为将军、大将军,而自己依旧是一个小小的五品郎将,爵位、散官一概没有,自己已到而立之年,立在哪里?还能再拼几年?
而现在,李庆安的话,无疑就是给他指明了前途。
李晟再也难以遏制心中的激动,他立刻躬身道:“属下愿为大将军之箭,扫荡番邦邪魔,以安我大唐江山。”
李庆安微微一笑,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安西军再添一员猛将。
........李晟没有参与对哥舒翰的战役,李庆安任命他为神武军军使,升为他中郎将,壮武将军,命他依然去镇守石堡城,李晟便召集了一千旧部,在三天后赶去了陇右。
哥舒翰的北犯之军已经距离斜谷口不足三十里,五万大军并不急着进攻,而是步步为营,巩固好已经占领的关隘要塞。
哥舒翰的大营安扎在斜谷水东岸的一大片空地上,斜谷口宽约十几里,两边是延绵大山,山势巍峨险峻,哥舒翰的大营位于高处,四周扎有营栅和眺望楼,易守难攻。
大营内帐篷一顶挨着一顶,绵绵密密,刚刚下了一场雨,河谷中闷热潮湿,蚊虫凶猛,从高原来的陇右军不习惯关中河谷的气候,曰子十分难熬,当夜色降临,士兵们都躲进营帐中,用艾草汁涂抹全身,也有士兵躲在营帐后用冷水浇身,驱赶酷热难当的暑气,只有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巡逻兵在营帐四周巡视,不时斥责裸身冲凉的士兵。
中军大帐内,哥舒翰穿着一身细麻宽袍,闭着眼躺在竹椅上小寐,旁边两名侍妾一左一右给他打着扇子,另一名侍妾则用热水给他泡脚,河谷的湿热气候使哥舒翰的脚痛愈发严重,只有泡在水中才稍稍缓解。
“他奶奶的,这个鬼地方是人呆的吗?”
哥舒翰忽然睁开眼,低低一声怒骂,虽然侍妾给他打扇子,但心中的烦闷却难以舒缓,现在他已经不是陇右军了,李隆基给他的军队改名为两湖军,虽然没有解释,但哥舒翰便已经猜到,一定是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意思,也就是说,他将来会驻扎在洪州、鄂州以及岳州一带,那里虽然土地广袤,但人口不多,远不如陇右富庶,想到自己将正式告别陇右,哥舒翰心中便充满了失落。
不仅是失落,哥舒翰还充满了不公平,老皇帝竟然让他去对付李庆安,为什么不让高仙芝去,难道就因为高仙芝是蜀军,而他哥舒翰是外来人的缘故吗?
坦率地说,哥舒翰对李庆安颇为忌惮,他知道李庆安手中有一种厉害的武器,天火雷,当年石堡城战役中,李庆安就是凭借这种武器抵御住了超过自己数十倍的吐蕃军,虽然李庆安在对付安禄山一战中没有使用这种武器,但它就像一把悬在头顶上的刀,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掉下来。
这个时候哥舒翰心中也有了一丝后悔,其实他还是应该回陇右割据一方好,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窘况,大部分官兵的家眷都在陇右,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向弟兄们交代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