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抵达泗州-《建造盛唐》


    第(2/3)页

    也是因为张大安处理得当,灾民才会聚集在泗州。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难民的聚集,超出了泗州府衙所能承受的范围。

    张大安顶着自己刺史的头衔,张公瑾这老父亲的面子,不住的舔着脸上门求见泗州豪绅大商,否则将府库清空亦无力救助源源不断的灾民。

    尤其是李元瑷入淮,将泗州定为赈济中心,往泗州赶来的灾民更是成倍上涨,泗州府衙的压力更大,差点就没将张大安给压垮。

    泗州灾民不乱,全靠张大安的兢兢业业。

    “将泗州府衙所有官吏全部聚集起来,我们开个小会,将赈灾救命的基调定下。”

    李元瑷一路上见了太多惨状,脑海中只有一个念想,竭尽自己所能将灾情减至最低,刻不容缓的召开会议。

    不过小半时辰,泗州府衙就聚满了泗州大大小小的官吏。

    李元瑷看着堂下的百余人,说道:“赈灾是大事,且灾情如此严重,没有时间细谈。孤先说几点,有异议直接提。非常时刻,无需顾忌太多。等我说完,你们有更好的法子也可以说明。”

    他语调清晰快捷,直接道:“路上听张刺史略说泗州灾民情况,泗州城附近已经聚集了近乎十一万的灾民。再加上泗州城原有的十数万百姓,要管控这些仅靠我等百余人分身乏术。于此,孤先做一决定,从百姓、灾民中选择有威望有才学以及有善心自愿为灾民付出的人协助管理百姓灾民,我们可称之为志愿者。”

    “这些志愿者并非公职,但可将经历义举记录于案,提拔干吏时,优先择取。”

    张大安眼睛一亮,这些日子除了粮食不足,最大的麻烦就是官吏太少。

    他们州府的官吏面对超负荷的工作,无以为继。

    李元瑷这一手,大大的减免了主事者的压力,能够更容易准确的管制灾民。

    “其次,一直不计成本得失的赈济灾民太耗损经济,朝廷亦不富裕。不能将所有压力都交给朝廷,我们可以垮,朝廷不能跨,以工代赈是减少朝廷压力的不二之法。应当将灾民里的男人、女人,老人、孩童都区分开来。男人干体力活,女人或缝补或做饭,老人也找些不耗费体力的事情给他们干。至于孩子,选择一平坦安全的地方,让人教他们读书习字,要他们知道他们这个年纪,读书学习是最重要的。总之,不能养成灾民躺着就有的吃的习惯。赈灾,朝廷赈灾赈的是急救的是命,真正要克服灾祸,还得靠自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