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祸消无形-《建造盛唐》


    第(1/3)页

    李元瑷并没有等到狄仁杰本人,只是收到了他传来的锦袋。

    看着面前的捆扎严实的锦袋,李元瑷问道:“是谁将这锦袋送来的?”

    接收锦袋的卫兵说道:“他说他叫端木华,送来了锦袋就急冲冲的走了。得石护卫提醒,留意叫狄仁杰的书生求见。他本人未至,派人急送了锦袋,想来是贵重之物。”

    他不知狄仁杰是一介白衣书生,只知道狄仁杰是李元瑷亲自要求接见的人,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尽管人未至,对于他交付的锦袋极为重视,恭恭敬敬的呈现。

    李元瑷挥手让卫兵下去,带着几分慎重的打卡了锦袋。

    如他所想一般,锦袋里是裹叠好的帛书。

    这个时代造纸业已经新起,只是所生产纸张高档好用如宣纸过于昂贵,次之的材质又过于低劣,不好携带保存。

    帛布方才是时下最流行的书写用具,轻巧便与携带。

    李元瑷打开帛书,认真阅读。

    这只是看了一个开头,李元瑷便不住点头,暗自赞叹:狄仁杰无愧是狄仁杰,干略实务,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自李治任命下达,李元瑷当任江淮安抚大使之后,收到关于灾情的汇报没有一百亦有八十。

    这些汇报几乎是千篇一律,各自叫惨。

    什么水患百年一遇,什么百姓食不果腹等,莫不在描述各地的情况。

    李元瑷理解他们表达的心情,但与现实毫无意义。

    这水患已经发生,天灾不可避免,李元瑷心底已经够堵了,不太想知道这里几多惨,那里几多凄凉,他想知道一些实在的东西。

    如有多少灾民需要救助,还有多少余粮供给百姓食用等……

    这些才是他最关心的,然而诸多地方官员对此都避而不谈,只论天灾可怖。

    李元瑷并非不了解他们的心思,毕竟遇到这种大型天灾,仅凭当地府衙是应付不来的。

    这处理不过来都在情理之中。

    哪怕是泗州,张大安有他父亲张公瑾的面子,一样有饿死的灾民以及小范围的动荡出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