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赵洞庭道:“那就这么办吧,你等会儿便召集史官,将这事吩咐下去。” 说完顿了下,又说:“也不要光写行军打仗的事情,如文军机令、岳帅他们,咱们大宋的这些武勋们,再有朝廷肱骨,他们都是为大宋呕心沥血之人,可以分派文字功底好的史官或是翰林学徒去他们身边,给他们立传,写他们生平之事。 没有他们,不会有现在的大宋,朕不想百年过后,他们便被世人遗忘了。” “是……” 钟健眼中隐隐流露出感激之色来。 他知道,赵洞庭说的这些人里,也包括他钟健。 作为人臣,能被皇上这么惦记着,还有什么好说的? 然后抬头问赵洞庭道:“皇上,那您自己……” 赵洞庭摆摆手道:“朕就算了。 兴许等朕老了,有这心思,再说吧!” 说完,便起了身,又对赵安道:“好生准备准备,过两日便启程吧!” “儿臣领旨。” 赵安躬身答应。 赵洞庭回到御书房,继续思量意识形态的事情。 要抓意识形态,当然不是单靠给这些文臣武将们出书立传,朝廷出本《复山河》就可以做到的。 肯定会有效果,但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到底还是时间太晚了些,现在大多数年轻人,怕是根本没听说过当年之事。 自幼没吃过苦头的他们,哪能想到当年的生活? 就算看到这些书,也难以产生共鸣吧? 还得把这些历史编撰到教科书里去才行。 这才是最根本也最直接的办法。 当即,赵洞庭又宣了翰林院、国子监和礼部的官员到御书房内。 以往大宋教科书的编撰,都是由他主导,这些部门辅佐。 不过之前的教科书,都是偏向于实用方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