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后手-《侯爷的旺夫娘子》


    第(2/3)页

    他们会不会被朝廷通缉?

    殷清瑶的目光没在他们身上停留,对着刚刚拼杀完的护卫们说道:“扒了衣裳,将尸体处理一下!”

    看见她,齐老三上前道:“姑娘,此行恐怕不太安稳,关外鞑靼人集结了十万大军逼近大同府,我怕咱们过不去。”

    殷清瑶也有同样的担心,西宁卫路途遥远,路上是个什么光景还说不准,如果大同府失守,他们首当其冲,带着大的小的一堆拖油瓶,肯定过不去。

    但是局势越混乱,越是要保证太子妃和小殿下的安全。

    当然,大同府若真的失守了,好不容易安稳的局势就要重新陷入动荡了。

    “如今,我们杀了这一队人,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叛军很快就会发现,到时候我们很被动……”

    “所以我们现在要去一个绝对隐蔽的地方,我们有粮草,有药材,商队里还有布匹调料,足够我们钻进深山里躲上大半年。”

    战乱时候,百姓们大多躲进深山保命。如果都是成年人,赶路倒也没什么,但是小殿下还发着烧,殷清瑶没有犹豫,点头应道:“好,就按你说的办!”

    齐老三斥候出身,又在山林里钻了大半辈子,有他在,躲避追兵不成问题。

    “这个人怎么办?”

    齐老三指着被五花大绑的将领。

    “一起带走,我们安全之后审审他。”

    第二天,等叛军点卯的时候发现少了一支队伍,再派人去找除了找到自己人的尸首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发现。

    “你说几百号人凭空消失了?”

    有些人胆子大,敢打劫朝廷的兵马的粮草,这两天零零星星收到下属的汇报,不是干粮丢了,就是水囊丢了,这些都是小事。

    还有人衣服丢了,铠甲被扔在一边,贼人只扒兵卒穿在里面的衣服。

    初时梁明贤并没有放在心上,等他知道杜家大爷为了逼迫老爷子就范,提前闯进太子府劫持太子妃和小殿下并且还没有成功,让人给逃了的时候,他才回过味儿来。

    顺着查下去,果然发现了端倪。

    他一直让人盯着的长安郡主府竟然是空的,除了几个无用的老妇之外,整个府邸都是空的。

    他当时就气笑了。

    大意失荆州,在他眼皮子底下竟然都能逃了。

    “派人去找,找不到提头来见!”

    等人从营帐之中滚出去之后,梁明贤摔了茶杯,骂道:“蠢货,这么迫不及待吗?果然是不成器的庶子,永远翻不了身!”

    他骂的是自己嫡亲的老丈人,杜家长房的老爷杜存。

    一个杜存,打乱了他全部的计划。

    不过,也不是不能补救。

    皇宫之中。

    太子捏着从竹筒里倒出来的纸条,嘴唇紧抿。

    梁信眼底下的青影彰显着他已经很久没有睡好了。

    父子两人对坐在书桌前,梁信问道:“星儿送出去了吗?”

    太子嗯了一声,将手上的纸条递给他。

    梁信接过来看了一眼,颇为欣慰地赞道:“怪不得你看中那个丫头,一般人在这种突发情况下能保持冷静已经很不容易了,她竟然能带着人绕过城外的合围逃走。”

    两人都忽略了最后一句,不知去向,不知生死。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但这是外界能送进来的最后一个消息了。”太子的神情平静,“京城被封锁了,一夜之间,所有消息发不出去,也传不进来。”

    “由此可见,形势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严峻。”

    梁信掀起眼皮看他一眼,问道:“你我都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手一搏了,但你笼络的那些人呢?他们就算对你真心效忠,一旦家人落入逆贼之手,他们还能心无旁骛地帮你吗?”

    这次的主战场在京城,所有人都逃不开。

    身为大梁朝的皇帝和太子,他们是不能用臣子家人的性命威胁臣子效忠的,但是对方能。

    既能威逼,又能利诱。

    父子俩很吃亏。

    “难道父皇不想借此洗牌吗?”太子从剩下的半框消息中拿出一个密封的竹筒,“您辛苦打天下,底下的人心思各异,枕边甚至睡着猛虎……”

    “能投奔猛虎的人,可见心中对您不满甚多。身边这样的人藏多了也怪没意思的。”

    “与其以后处处受到掣肘,不如一刀切断,现在看伤筋动骨是疼了点儿,以后儿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梁信愣了愣,没想到行事一向温和的儿子这次竟然如此狠绝。

    梁朝最初是在金陵建都的,后来为什么北迁?

    一来是他们梁家起事之初,要人没人要粮没粮,从金陵的贵族世家手中讨要了很多好处。

    尽管之后的问鼎之路上,靠的都是他们梁氏自己狠绝拼杀,靠他们自己谋划,但是那些人仗着最初的功劳,不断插手朝政。

    不断唱反调。

    迁都是为了避开他们,给彼此一个缓冲。

    二,是新贵族和旧贵族之间冲突不断。

    原本用手段制衡双方即可,三足才能鼎力,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此乃帝王平衡之道。

    但是老百姓们经历百年动乱,早就疲惫不堪,迫切需要休养生息。

    如果都城仍旧在金陵,就会陷入三方争斗,政令不通,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

    所以梁信用强硬的手段下令迁都,都城从金陵迁到遥远的北方,也是无奈之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