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荆州之变-《三国第一奇兵》


    第(1/3)页

    八月下旬,天早已经立秋,已经没了昔日的炎热。

    袁尚这段时间一直在邺城,很少外出。他的手中,主要负责处理一些大政方针上的政务,同时再通过拱卫司,了解安排到地方上的县令、县丞等一些人情况。

    这些开科取士的人,都隶属于王府直接管辖。恰是如此,这些人到了地方上,袁尚很是关切。

    袁尚得到的消息,是这些人去了地方,大多数人不曾有任何的惧怕,都是秉公踏实做事。这些人,迅速熟悉着地方的政务,在地方上展露能力。

    原本袁尚对河北地方上的掌控,并不怎么强。毕竟地方上很多的县令,都是地方上的大族出身,自是偏向地方的大族。如今大批的寒门士人下去,改变了局势。

    虽说,也有人和地方上的大族勾连,但毕竟时少数。

    大多数人,很是不错。

    袁尚也没有想过,两百多人都成为地方上的主力,都不变质不贪腐,那是不可能的。

    人性贪婪。

    这是铭刻在人的人性深处,是无法改变的。

    这些安排到地方上的人,能保守初心的有百余人,那都是不错。大多数人,都容易随波逐流。即便本心不愿意随波逐流,可很多人无法改变局势,遭到接连不断的打击。最终也就是随波逐流,彻底得过且过了。

    还有很多人,彻底沦为地方豪族帮凶,这也是存在的。

    袁尚没觉得有什么。

    反正,谁要是违反他制定的律法,被查出来,直接处置就是。

    秋收结束后,河北大地上的百姓,已经稍稍空闲下来。地方上的百姓,虽说还有很多事做,却不像七八月农忙收割时节的繁忙。百姓空闲,这时候才能出兵。

    袁尚出兵的时间,随之敲定,定在了八月二十八这一日。

    因为还有两天的时间,袁尚趁着离开之前的空闲时间,多是呆在王府中陪着妻儿。甄宓生下的儿子袁祯,如今已经一岁两个月多,能自己走路了。

    黄月英在七月生产,诞下一子,袁尚取名为袁宏。到如今,孩子已经一个半月,彻底长开了,肉嘟嘟的很是可爱。

    袁尚膝下两个儿子,自是欢喜。

    他呆在家中,陪着两个儿子,也趁着这两天时间,把甄宓、黄月英喂饱了,才在八月二十八这一日,正式前往军中,调集陈到麾下的兵马北上。

    这一次北上,袁尚带着徐庶、庞统,以及三千精骑往北方幽州去。

    接下来,邺城还要进行武举,袁尚暂时就不管。

    一切是交给陈到和魏延。

    再者,后方有李儒作为大管家,也有蒯良这样的能臣协助主持大局,袁尚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他的治下,乱不了。

    在袁尚带兵北上时,消息随之迅速传到许都。荀彧得到消息,先是去见了曹操禀报,一番商议后,消息又以最快的速度往南边传。不到四天,消息就传到了襄阳城内。

    襄阳城内,某处住宅。

    一个皓首老者,正在看书。

    此人赫然是贾诩。

    原本贾诩在南阳新野县见了诸葛亮后,可以返回许都去交差。他的任务,就是把消息告诉诸葛亮,让刘备和诸葛亮决断。只是贾诩想着荆州兹事体大,涉及到曹操未来在荆州的布局,更涉及到曹操未来和袁尚的决战。

    荆州,不容有失。

    必须要落在刘备的手中才行。

    所以,贾诩亲自来了。

    贾诩抵达襄阳后,借助曹操的暗桩,迅速的运作安排,短短时间就布置妥当。

    贾诩的谋划,实际上很简单。

    他只布置了两条线。

    第一条线,安排人和刘琦接洽,使得刘琦见到了贾诩,认为贾诩是顶尖的谋士,让刘琦信任他需要他,甚至向他求助。

    第二条线,贾诩安排了一个名叫陈方的术士,借助蔡氏进入州牧府,取得了刘表的信任。如今的陈方,已经能随意进出州牧府,帮助刘表调理身体。

    不到一个月,两条线都是妥当,且贾诩到了随时能发动的时间。

    只是,贾诩一直不曾采取行动。原因很简单,贾诩需要等袁尚出离开邺城。一旦袁尚亲自北上,攻打公孙度和乌桓的战事,就不可能轻易改弦易辙,不会轻易撤回邺城。

    在这个前提下,贾诩突然发动,袁尚无法接入荆州的局势,荆州局势就不会受到外部干扰。

    刘备方面,才能顺利掌控荆州。

    甚至,促成荆州大清洗。

    在贾诩看书时,一个黑衣人进入,这是贾诩带来的情报人员。黑衣人走到贾诩的身旁,躬身道:“贾先生,这是许都送来的书信,请您阅览。”

    贾诩接过来拆开,迅速浏览。他看完后,老脸上布满了笑容。

    袁尚出兵了。

    这就是贾诩等待的时机。

    贾诩精神振奋,吩咐道:“去,立刻通知陈方来一趟。”

    “喏!”

    黑衣人转身就去通知。

    贾诩静静的等待着,他苍老的脸上,也是带着淡淡的笑容。他在襄阳潜伏这么长的时间,终于可以收网了。时间不长,一个头发花白,身材健硕的老者进入。

    老者便是陈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