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具有典型特征的母亲、婴儿、老妇及瓦库林楚克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有别于好莱坞的戏剧化形象塑******森斯坦所塑造的角色不会让人产生强烈的移情作用,而是超越了形象本身,表现其背后所代表的广大人民。 这种个体和群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展现人民群众的力量成为导演的主旨。 另一方面,对人民进行冷酷无情地镇压的沙皇军队、谎称吃腐肉无害的船医及半路出现的随船神父,则构成了压迫人民群众的反面势力。 船医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出现来确定食物安全,却与船长沆瀣一气,无视船员的基本要求。 船员起义后他也被扔下了船,而在缆绳上摇摇欲坠的眼镜则如风雨飘摇中的罗曼诺夫王朝。 神父的出现在片中多少有些突兀,但这在爱森斯坦看来并无大碍——表达观点才是第一位的。 实际上,从彼得大帝开始东正教在北极熊就没有了牧首,教会掌握在官僚手中,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拉斯普京对尼古拉斯二世皇室的控制,更是被惨遭一战之苦的北极熊人民深恶痛绝。 这位在即将枪决船员时出来呼喊“上帝啊!快让这群叛乱分子醒悟吧!”的神父正是东正教的代言人。 他被击倒后佯装昏死,更体现了宗教在革命中的投机倒把——事实上,1917年二月后,东正教迅速组成了委员会,以复兴教会、免于沙皇式的干预。 直到十月革命后,列宁才正式将教会从国家中分离出来。 总体来说,爱森斯坦在其一切创作中都倾尽全力地表达了对沙俄政府的痛斥,对无产阶级的赞扬,以及对革命的肯定。 这种情感以其影片激情四射的感染力触动了每一位观众。 对于爱森斯坦来说,“激情”是人脱离常态转入另一个向度,并不断地转入新质的状态。 在他看来,激情并不是影片本身做具有的特性,而是影片使观众产生激情状态的特性。 产生激情的方式既可以通过演员夸张的表演,也可以通过影片结构表现。 《战舰波将金号》强大的感染力就得益于导演对于激情的独特把握,具体而言就是在有机的影片结构中打破平静的节奏。 对于有机性,爱森斯坦援引恩格斯的定义: “......有机体当然是......高度的统一......” 通过对不同元素的结构性整合,使影片具有高度的有机性。 首先,他选择了最为经典的悲剧结构——五幕悲剧,并且严格按照五幕悲剧的要求对事实进行选择排列: 第三幕影片开始进入敖德萨港口,已有别于第二幕;第五幕驶向大海,与第一幕滞留船舰相区别。 在每一幕前打出独立标题以强化结构,这种戏剧化安排与爱森斯坦曾经在戏院的导演工作不无关系。 其次,从第二幕开始,每一幕都在中心部分发生了一次转变: 第二幕中蒙着帆布枪决一转成为瓦库林楚克演讲起义; 第三幕中哀悼瓦库林楚克一转成为群众义愤填膺; 第四幕中群众纷纷支援战舰一转成为在敖德萨阶梯的大屠杀; 第五幕中不安地等待舰队一转成为炮口下胜利脱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