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五、“战斗准备”,表现远处驶来海军舰队水兵们作好战斗准备。 沙皇海军舰队的士兵拒绝向自己的兄弟开炮,波将金号战舰上红旗飘扬,驶向大海…… 爱森斯坦通过运用一系列蒙太奇手法,将影像语言叙述得出神入化,即使是石狮子的睡、蹲、站,也可用来隐喻沉睡、猛醒,乃至抗争。 “敖德萨阶梯”一段是整片的gc。 爱森斯坦为了向观众展现沙俄军队的残暴,民众的无辜、恐慌和愤怒以及水兵的英勇和正义,在短短的六分钟的片段中,却用一百多个镜头组接而成。 运用整齐武装的军队从阶梯走下的镜头与人们惊慌逃跑镜头的不断切换,加强了画面的紧张感和屠杀的严酷,刺激观众的视觉加剧矛盾冲突,并且加深观众印象。 所以虽然手无寸铁的群众逃生的镜头都是一闪既过的,但观众依然能清晰的记得高位截肢的残疾人,手牵孩子的妇女,皱纹深刻的老人,惊慌失措的少女…… 士兵扫射的镜头与一个个受害者倒下的镜头相互切换,让观众充分认识到了沙皇的残暴。 满脸鲜血的老奶奶,怀抱奄奄一息儿子的妇女,用劲拖拽老伴儿尸体的老人……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婴儿车的滑落镜头的插入,使画面更有冲击力,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同时也更能体会到片中群众慌乱、惊恐的情景和矛盾愈发冲突,人们无比愤怒的心情。 1924年到1929年是苏联电影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经典之作,爱森斯坦执导的《战舰波将金号》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部。 该片是在乌克兰南部城市敖德萨拍摄,仅有几名职业演员,其大场面是由一万多名市民和红海军参与完成。 影片用丰富的蒙太奇手法,赋予画面以复杂的象征意义。 其中,“敖德萨阶梯”一段的摄影和剪辑技巧,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后世,英国《视与听杂志》影评人组票选,战舰波将金号名列史上第7位。 评价是: 【影片以古典悲剧式的精巧结构和史诗般的格调,以寓意深刻的细节和画面构图,以及节奏鲜明的电影语言,以对称、重复、隐喻和象征等富有诗情画意的蒙太奇技巧。 表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重大鲜明的战斗性主题,此片标志着世界电影艺术的长足进步和蒙太奇理论的进—步完善。 敖德萨阶梯上的大屠杀这段高潮是影史上最著名的场面之一,镜头剪接之精准,影像冲击力之强,至今仍未减弱。 母亲眼看婴儿车滚下石阶的一段尤为代表作,后来美国片《铁面无私》的火车站枪战场面就是向本段的致敬。】 确实,《战舰波将金号》中最为著名的段落莫过于敖德萨阶梯中的沙皇军队大屠杀。 在这六分五十秒的段落中,爱森斯坦采用了移动摄影、主观镜头、特写等多种手法,且因为出色的蒙太奇技法被广为称赞。 从发现库里肖夫效应之后,人们已经意识到电影的意义不单单局限在镜头内,而是由镜头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但是,关于组接的规律则有不同的说法,这当中比较知名的分别是普多夫金的“联系说”——两个镜头相似的运动产生出一个新鲜的意义,以及爱森斯坦的“碰撞说”——两个镜头产生冲突进而产生出一个新的意义。 关于二者的差异,爱森斯坦曾经给出过回应, “至于连接,在我的碰撞中只是一种可能的——局部的情况” 他通过物理学中球与球碰撞的模型指出,普多夫金的“联系说”只是“两个小球在同一方向上进行符合均匀器测量度的均衡运动”,将普多夫金的理论纳入到了他自己的“碰撞说”中。 屠杀一段中,从第一个镜头开始爱森斯坦就在持续着他猛烈的撞击。 屠杀的段落是从一个黑底白字的字幕版开始,这个字幕上写着“突然”,接下来是女学生尖叫的一组画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