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路(三)-《大西洋之王》
第(2/3)页
丑国东部那些原本不相往来的印第安部落之间,通过这条宝贵的路径,逐渐互相有了交流。
不同部族之间的交流,最开始一般是简单的贸易:以己之所有,换己之所无。
野牛踩出的小路,给不同部族之间进行物资交换的机会,因此这条路还有个名字——大印第安战争和贸易之路。
考古证据表明,早在一千五百年前,早期的原住民就曾经在这些小径上往来过。
在西弗吉尼亚的大印第安战道沿线,一些古代村落的遗迹里,考古学家发现了来自大西洋以及墨西哥湾的贝壳,以及来自五大湖地区的铜矿石。
这些显然都是早期人类文明间进行贸易的杰作。
由于战道地形复杂,沿途又少有补给,原住民在这条小路上的贸易并不十分顺畅。
马匹等牲畜尚未引进到美洲之时,在长达约2000千米的小径上,原住民只能靠双脚行走。
欧洲人对小路上往来的原住民的描述是:
“他们背着不多的补给和货物,徒步行走在这些小路上,每天行进二十五英里却什么也没办成。
偶尔会遇到其他人,于是便交易鳟鱼或毛皮等物。”
小路沿线人口密度低,岔路又很多,为了便于寻找返程的路,印第安人经常在岔路口进行一些“即兴创作”,比如在路边的岩石上刻下图案,或者在树上雕出花纹,甚至把小树的枝干扭曲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等等。
等小树长大之后,就形成了后世清晰可见的千奇百怪的姿态。
当不同部落之间的交流开始深入之后,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了。
为了土地和水源,甚至只是为了一个宗主的名义,不同部族之间的流血冲突是司空见惯的事。
在人们一般的印象里,丑国东部的原住民部族,远不如西部平原上的那些狂野的游牧民族骁勇。
然而,这是一种偏见。
实际上,以肖尼人和易洛魁人为代表的东部民族,在历史上也是十分勇武好斗的。
大印第安战道沿线留下的传说与地名,揭示着曾经在路边发生过的那些血雨腥风。
在它所经过的州中,有一个肯塔基州,这个州名称的来源是易洛魁语的kentake一词,意思是“鲜血染红的土地”。
这个州的位置正好是大印第安战道的中段,战道在其境内经过了许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山坳和险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同时,这里也是易洛魁、肖尼和切诺基等各大民族势力范围的重叠区,历来被各部族反复争夺,在这一区域里发生过无数次血战,因此才得名“肯塔基”。
殖民时代到来之后,大印第安战道变成了沟通原住民和欧洲文明的桥梁。
不管是从西边来的西班牙人、从北边来的法国人、还是从东边来的英国人,都通过这些纵横交错的小径穿越阿巴拉契亚山,和各部原住民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联系。
一时间,大印第安战道上逐渐涌现出许多白人的身影。
最开始,印第安人对这些白人探险家和投机商人持欢迎态度。
之前也提到过,印第安人很多都是优秀的猎手,他们可以给欧洲人提供一种当时在欧洲上流社会很受欢迎的商品——海狸毛皮。
而欧洲人的布匹、枪支、药品和酒则是印第安人十分喜爱的回馈。
印第安人的贸易有了欧洲人的加入,那种“走了二十五英里却什么也没有干成”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了。
随着欧洲人的到来,大印第安战道的通行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一些关键地段得以扩宽,沿途甚至还建设了一些据点。
很多路段被命了名,并被标注在地图上,一些岔路口也有了路标,不再会出现需要通过进行临时的“艺术创作”来标明路线的情况。
然而,印第安人和欧洲人之间的蜜月期来得快,去得也快。
印第安人和零散的欧洲人的单纯贸易关系,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大规模登陆而告一段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