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弄巧成拙的局势-《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


    第(2/3)页

    反正要不就是正在筹集粮草,要不是就是兀良哈三卫有异动,暂时还调不出兵来。

    听从英国公张辅调令的,只有蓟州、宣府、宁夏、甘肃四卫。

    结果,这几卫的统帅听话是听话,就是行军速度慢了些,好的一日行军十里,坏的情况,一日复行军八里,早上走四里地,晚上走四里地。

    最后还是英国公张辅这个六十多的老头,骑着快马赶到宣府卫的大营,直接强令行军,大军这才星夜兼程赶到了昌平。

    然后...

    女真两卫留下一地昌平通州等一地鸡毛,以及被抢掠了一空的百姓,早跑了。

    孙太后也傻眼了,没想到自己只是剪除一下王宇的羽翼,怎么搞得勋贵们都要造反似的。

    的确,王氏一族的影响力,局限于辽东卫,孙太后硬要罗织罪名,剪除王氏在军中的影响力,勋贵们虽然同情,但为了明哲保身,勋贵们可不会为此有任何动作。

    但错就错在,孙太后还想动宝船舰队。

    知道海贸的利益有多大吗?

    看看后世大明在隆庆开关之后,明朝通过海贸赚到了最少三亿两白银,从欧洲和日本赚取了大量的白银,有专家估计这些白银的总数在3亿两左右,相当于1万吨,占全世界白银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王宇给海商和勋贵们搭桥,建立了一个用卖旗帜代替海关商税垄断了大明的初期海上贸易。

    虽然没有达到隆庆开关那种程度,但这时候的大明禁海啊,垄断海贸的勋贵和海商们的收入可不低。

    其实现在在王宇的骚操作下,大明勋贵和大海商垄断的外海贸易,大明的海贸商业已经十分繁荣了,每年茶叶、瓷器和丝绸的出口数量都很大。

    台州、泉州、福州、各地的造大海船的造船厂拔地而起,造船用的老龄杉木,黄花梨等木材的价格应声而涨。

    这样的繁荣的海上贸易,使得本不盛产白银的大明连年涌入白银,王宇海贸+勋贵利益集团的领头羊,一年的分红也是百万两起步。

    大明海商与不仅与东洋人做生意,南洋来的红毛人(荷兰人与葡萄牙人)的生意也做,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银,一度就达到了2500~3000万两。

    当然了,这利润不全是勋贵的,海商也要拿一部分,但勋贵拿的是大头啊!

    要知道宣德十年盛世,朱瞻基也就才给朱祁镇攒下了两千两百多万两银子家底。

    当然了户部国库的税银,不是大明财政的全部收入,底层百姓纳税的大头不是银子,而是分布在大明两京十三省各地,百余座充实的大型战略粮仓。

    王宇每一年都有近百万两银子的“卖旗帜”收入,胡善祥和孙太后这个姐姐闲聊的时候,不免透露了些消息。

    孙太后自然忌惮起王宇这个武将掌握了财权,跟着眼红起海贸的利益,准备收回皇室手里了。

    这么每年近两千两银子的利益,你说勋贵们能眼睁睁看着孙太后收走吗?

    这不是两百两,不是两千两,而是两千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啊!

    分银子还是王宇指定的那个模式,自己拿一半(50%),勋贵拿剩下的一半(25%),剩下各家勋贵安排在水军海上打击没挂旗的子弟,拿点辛苦钱(25%)。

    如果水军送来的账目没猫腻的话,那海贸收益最高的那一年,王宇一个人拿了两百万两、勋贵们都拿了一百多万两,各家水军中的子弟拿了一百万两。

    记住这是大明勋贵们每一年都有的海贸分红,水军甚至扩大了宝船舰队的规模,为勋贵们一条额外稳定的财路。

    可以说王宇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大明水军在大明军中的地位,水军在大明从毫不起眼的小角色,成了各家勋贵子弟打破头都想去的地方。

    在东亚无敌的宝船舰队,也随着水军海上堵截没插旗的商船,发展起了更大的规模,原本自永乐以来,耗资靡费的宝船舰队,似乎有了正确的使用方式。

    经商+卖旗帜+偶尔打击东洋南洋没有大明水军旗帜的海盗船,这大明水军在王宇的指导下,对宝船舰队的用法。

    知道为什么之前没上车的勋贵,后面火急火燎急着巴结王宇这个靖国公,想要加入勋贵海贸这个利益体系的原因了吧。

    自从先大行皇帝朱瞻基严查勋贵吃空饷的事后,皇室就和勋贵有了矛盾。

    矛盾是不会凭空消失,只能积累起来,为以后的下一次爆发积蓄力量。

    沉默沉默,沉默到最后是极致的爆发,没有任何妥协回转变革的余地,成为二极管,要么就是你死,要么就是我亡,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所有对立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