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只不过出了个主意,成不成,还得看具体干的人。 好在大岙村的人穷是穷,但都不懒。穷也是因为良田少、交通不便。靠着大山饿不死,但一时半会也富不起来。 徐茵给他们出的主意,仿若一颗石子儿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了一波涟漪。 村干部们觉得可行,反正他们村良田少,秋收也不是很忙,四五家派一个人,挑着收拢的山货去一趟城里,有徐茵留下的干货市场的地址,无需挑着担瞎转悠。 这样的话,头一天摸黑下山,在县里找个小旅馆住一晚,第二天起早去市场卖掉就能赶回来了。 “我外甥女还说,松茸、竹荪、红菇这几样价值比普通菌子高,大家挑出来单独放。其他的,不想贱卖最好也分分类,木耳归木耳、蘑菇归蘑菇。人家大市场都是按类定价的。还有,笋干菜晒的时候,稍微捯饬捯饬,去掉点老梗,总之卖相好点,收购价会高点。” “金雄说的大家伙都听见没有啊?”村支书站在一块儿大石头上扯着嗓门问。 “听到了!” “成!那就照他说的干!从现在起,咱们的山货,不卖给那些人了。” “肯定不卖了!” “以前便宜他们了!” 村支书说完,正要挥手散会,耿舅舅忽然想起外甥女的建议,连忙又补充: “今年的山货大部分都被收走了,但离大雪封山还早,大家完全可以再晒一批出来,量不多也没关系,年前就当咱们去试试水,听说城里人过年前扫年货扫得很疯狂,保不齐能卖个好价钱!” 大岙村的山民一听,劲头十足地结伴进山捡菌子、刨冬笋去了。 偶尔逮到山鸡、野兔,做成熏鸡、风兔,也打算带去市场卖卖。 卖不动就带回来过年吃,反正两箩筐都挑了,也不在乎多这点东西。 徐茵委实没想到自己随口出的主意,让大岙村提前迈入了九十年代初山农挑着担走出大山、靠卖山货致富的日常。 她这段时间着实有些坐立不安,因为大嫂的预产期临近了。 尽管心里做足了准备,选择用最积极的应对去抵御最坏的打算,可到了书中最为关键的转折点,依然担心剧情会否强大到无力扭转。 “茵啊,你最近怎么老走神?下课就算了,上课怎么也走神?都被老班点名了,这可不像你。是家里出了啥事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