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先算,我没忘。”李村长点头,“大人分到一人一亩八分地,小孩九分地,分完所有人的地之后,还剩下七亩地。这些地有大用途,就不分了。 这七亩地收上来的粮食,用来盖学堂,给孩子买笔墨纸砚,让孩子跟着元青家的学习识字算术。毕竟元青家的不收钱教孩子,但总不能让人家还出笔墨纸砚的钱吧。” “村长,我们家现在没小孩子,岂不是很吃亏?”特别小气的李四婶连忙说,她儿子还没成亲,现在刚安顿下来,想要说亲,还得等两三年,孙子更是没影。 李村长没好气反驳,颇为气恼,“你儿子现在没孩子,难道你儿子以后就不生孩子了?如果你儿子以后成亲生子,那孩子要不要进去读书? 如果你现在说不去,好,当着大家伙的面,咱们写下来字据,别到时候哭着喊着,要来上学,对其他人家不公平。” 李四婶被李村长说得面红耳赤,顿时缩了缩脑袋,不说话了。 原本觉得没有适龄孩子上学堂的人家吃亏,可大家很快明白过来,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 新的李家村,周围都是荒山荒地,到县城八十多里,到最近的镇子上,四十多里地。村里的私塾,可能是孩子读书识字的唯一途径。 再者,已经分到很多田地了,也不在乎那一点点。 李大埂连忙说:“村长,七亩地又不多,我同意,办个族学,学识字和算术,就挺好。” 李大山也点了点头,“睁眼瞎就不行,我去县城,不认识招牌,元青家的识字,去哪都能看明白。还是识字好,我赞成。” 大家纷纷赞成,算是定下来了。 另外,李村长还跟大家约定,这七亩地的田,由在学堂读书的孩子家人一起管理。等族学田多了,再专门找人打理。 柳盼儿很快算好,在木板上写好每家得到的田数,然后李村长带着村里的几个比较有威望的人,开始量地。 柳盼儿和刘氏决定两家的田量在一起,以后好打理。 柳盼儿、李大宝、李蓉,刘氏和她两个女儿,一人一亩八,十亩六分地;李楠和李小宝两个小孩,一亩八分地。 总共加起来,十二亩六分地。 柳盼儿和刘氏都是女子,而且下面都是孩子,故而李村长把她们的田分在靠下面的梯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