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大风暴开始-《靖明》


    第(1/3)页

    国策会议结束后,高忠看向朱厚熜的眼神有了很大的不同。

    还是敬畏,但之前是因为皇权,而现在则不是。

    在内书堂读过一些书的他明白今天皇帝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这件事还没传出去,但如果这件事真的能成,那么陛下也许还没有让天下臣民都心服口服的治国功绩,却一定会有一份远比这个重要的身份:当世大儒。

    十六岁而已。

    甚至于若更进一步,陛下于学问上的见解得到了普天下读书人的认可,而大明历经一二十年又真的越来越富强,那么陛下的身份会直接升级成为:圣贤。

    古往今来帝王有多少?帝王功绩,文治武功而已。便是文治,那也只是大兴文教,良臣在朝而已。

    有哪个帝王于学问上有如此成就,足够于儒门之内称圣贤者?

    可陛下好像并不当多大一回事,而是继续看最近读的两套书。

    一套是丘濬的《大学衍义补》,一套是王文素还没编完的《算学宝鉴》。

    前者是大家、名臣,谢迁、梁储的老师。

    而后者一介平民、商人。

    陛下花在《算学宝鉴》上的时间倒还多一些,并且时不时自己拿笔演算一番,甚至撰写着心得。

    如今朱厚熜身边的太监都知道皇帝的算学造诣高深,要不然如何能拿出那套账法?

    能让陛下也如此用心钻研的算学书籍,确实配得上“宝鉴”之名。

    朝堂之上,十八罗汉每隔几天就会有一个上午为了新法辩得面红耳赤仿佛想打出狗脑子,转头就又在国策会议上继续“坦诚亲密”地交流。

    但都是老戏骨了,并不觉得精分。

    眼下皇帝能给他们的,除了可能进入太庙的功业,还有进入孔庙的机会!

    太庙,说难听点,改朝换代之后就没了。而孔庙呢?在他们看来,任你哪家坐天下,孔庙永恒!

    到了七月中旬时朱厚熜感觉有点脑瓜子疼,不得不制止渐渐在国策会议上也眼红的他们:“这学问大道不急!卿等如今需多用心的,还是广东新法!此前议定了赋役分离、科则统一、诸办采买原则,如今要继续议这经商许可、商税抽分之制了。”

    杨廷和等人悻悻停止了对于天理、物理、人理的争辩,但心里着急啊。

    他们这些参策还必须一边在朝会和日常党争上演戏,一边商议新法步骤,完善陛下这套新儒学框架的精力比王守仁少多了!

    难道要把这个儒学再一次革新的机会让给心学?

    守孝中的王守仁闭关了,他万万没想到回来之后会连遇两桩大事。

    参策们导演大戏那且由得他们去,只是数日之前收到的这天理、物理、人理之说让他也大受震撼。

    当年格物的经历令他刻骨铭心,他也认为那是误入歧途,后来才有龙场悟道。

    但如今陛下却说,格物致知应当是知物理,而他这致良知也不算有具体的法子,太看重天赋。

    王守仁本以为陛下是更认可心学的,但没想到,陛下实则有了更高的认识,要取各家所长再造儒学。

    六经注我的时代,改造儒学不算什么狂悖之举,程朱不就是因为做成了这件事才称贤的吗?

    而如今这套天理、物理、人理之说,可谓是能把墨家、法家等诸多杂家的学问都兼容进来。

    打散了之后,有的可以往物理里塞,有的能往人理里塞……

    新天地在面前打开了,现在国策会议上每个人都很激动吧?

    这可能是一次不需要强行罢黜百家使得儒家独尊的机会,是儒家真正把各家学问包容进来的机会。

    如果做成了,新法有新儒学作为统领,纵然官绅会因为当前赋役方面的得利受损而不甘,却也不敢背离自己得以享受这些利益的根基。

    三五十年后,如果新儒学大成,他们的子孙都得凭此进学出仕!

    再有还在商议的官吏待遇法……

    新法到了此时,也许真的称得上“君臣一心”了。

    参策们是真的有了动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