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还真有个鸿儒会-《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2/3)页

    他们是进京赶考的读书人,永乐二年是大比之年,朱棣又宣布要开恩科,很有可能,一年之内,两次考试。

    双倍机遇,试问谁能拒绝?

    因此各省举子,纷纷进京。

    这里面就有人生活困窘,路费艰难,因此偷摸写稿子赚钱……尼山鸿儒会的故事,就是这帮人出了大力气,用心补全的。

    其中几个高手,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现了二创超越原著的伟大成就。

    他们已经将两千年的历史,都囊括到了尼山鸿儒会的体系中。

    一句话,没有尼山鸿儒会的历史,就是不完整的历史。

    当然了,有人愿意为了恰烂钱什么都写,也有人愤愤不平。

    比如从浦江来的举子郑秀。

    不久前,他在激烈程度仅次于江西的浙江乡试当中,考中了第五名,成绩相当了得。

    这还不打紧儿,郑秀长得很秀气。

    他身量虽然不高,但是面白如玉,五官精致,穿上了裙子,都能当女装大佬。

    要知道长相在科举当中,尤其是殿试,很占便宜的。

    就比如排名第三的探花,就要求有一副过人的长相,不能说帅的惊天动地,初具人形的肯定不成。

    科举是朝廷的抡才大典,选出来的人才也是国家体面,长得不好看,说句不好听的,都影响国家形象。

    像徐景昌那种,高高瘦瘦的,就很占便宜。

    当然了,以他现在的名声,别说殿试了,就连秀才都考不上。

    除了徐景昌这个类型,郑秀这种就属于第二档次,也是有相当优势的。

    学问好,长得好!

    这还不打紧儿,熟悉郑秀的人还知道,人家根基深厚。

    在郑家的祠堂,有一副太祖皇帝御赐的“江南第一家”牌匾。

    郑氏规范,因为非常符合儒家教化的要求,得到了广泛推崇,许多人家,都藏了一份,按照上面教导子弟,也想和郑氏一样,子孙后代,不断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有了这些又是,大家伙都说郑秀是今年的大热门,不是状元,也是探花郎。

    因此有不少人都聚集在一起,他们诗词唱和,交流八股,砥砺学问,好不快活。

    但随着尼山鸿儒会的说法广为流传,又是南孔进京,这些读书人就没法安静做学问了。

    郑秀的一个同乡,就忍不住抱怨,“我今天刚刚经过长兴侯的府邸,发现那边正在赶制一批汉白玉的神像,正是开国功臣的,其中中山王徐达排名第一,那个神像,栩栩如生,好不威风。”

    郑秀紧皱眉头,却还是说道:“中山王确实开国名将,人品功劳,无可挑剔,给他建庙塑像,也是理所当然。”

    同乡却是一声长叹,呵呵笑道:“郑兄怕是不知道,那边不光有塑像,还有人在跟过路的宣扬,说是武人收复北平,驱逐胡虏,是所有人的大恩人。尤其可恶,他们说是武夫保卫了文人高高在上的地位,不然还要继续当大元朝的狗奴才。”

    一听这话,好几个读书人就黑了脸。

    他们年纪都不大,刚刚中举,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哪里听得这种话,因此无不怒火填胸。

    郑秀同样愤怒,但他还能控制得住。

    “说就说吧,我们是来应试的。先考中进士,入朝为官,然后才能谏言君父,匡扶社稷。”

    大家伙耐心听着,虽然心里头不服气,但也觉得有道理。

    “谁让咱们没权呢!忍着吧!等咱们考上了进士,当了官,就好了。”

    可也有人不爱听,出言讽刺道:“当了官,有了荣华富贵,就更舍不得仗义执言,到时候还不是奸佞说什么就是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