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丞相贾谊正在对刘恒做孝文四十年的年终总结。 “陛下,去岁按照您的旨意,朝廷在整个关中实行了四十税一的农税,百姓无不称赞您的仁德,得益于素王垂佑,以及您的圣明,去岁关中并无大的天灾,是大丰收之年,税率虽然降低,但是朝廷的农税岁入并未受到影响,此外,朝廷向民间收粮的价格稍稍增加,百姓踊跃出售存粮,收购的粮食存满了仓库,百姓手中余钱增多,天下的商贾来到关中,所以商税同样在增加,朝廷的财政蒸蒸日上。” 刘恒闻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对众人说道:“自古以来绝大多数的君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总是收刮百姓的钱财。 朕每每读到便感叹,真是一些独夫啊,巍峨的宫室、珍惜的餐食、华美的锦缎,难道比百姓的衣食性命还要重要吗? 所以朕继位之后不那么做,朕以低税养百姓,百姓自然奋发而为,朕向天下宣示恩德,百姓自然就会归心,这是洛文王教给朕的道理。 太子,朕今日将这个道理再教给你,你可知晓了?” 刘彻就坐在刘恒的下首,闻言连忙道:“回禀父皇,孩儿知晓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刘彻心中却不是特别认可这一点。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做了多年的梁王,在梁国之中的种种见闻,让他认为朝廷收税低,只是便宜了那些大族。 因为大族手中的土地更多,商铺更多,从朝廷的减税之中得到的利益更多。 在刘彻看来,这都应该是朝廷的钱! 所以与其减税,不如朝廷多收税,然后用这些税收来做大事,比如兴修水利等关系国家社稷的大事。 而且刘彻在梁国之时就感觉国事之靡费实在是巨大,不多收税甚至就连官吏都养活不起,更不要说还要养活王国军,还要供王宫之中的各种花销,毕竟不是每个权贵都像刘恒这样勤俭节约。 这完全是两种执政理念的不同,也是两种做人理念的不同。 贾谊继续汇报道:“大将军出征所准备的粮食兵器如下,平定西南夷的花费尚在朝廷接受范围之内,具体的情况还请大将军为您讲述,臣就不在这里多加赘述,这不是臣所负责的范围。” 刘恒听着贾谊汇报出的那些数字,喟然叹道:“这世上果然没有比战争耗费更大的事情,这大概就是‘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了。 若是这些耗费投入关中,恐怕百姓皆能食一餐饱饭。” 绛侯周亚夫闻言有些无奈,生在如今这位皇帝的手下,实在是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如今年纪已经渐渐大了,却没有功名可言,即便富贵荣华皆在,依旧不得不说是非常无奈的事情。 若是皇帝不信任他也就罢了,但别人不说,皇帝对自己这位大将军的信任是没话说的,这些年的加恩也没有断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