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主编的机会(二)-《大西洋之王》


    第(1/3)页

    (求订阅!求票票!)

    《纽约时报》率先准确报道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在众多混乱报道的报纸中独树一帜,打了一个漂亮仗,赢得读者尊敬。

    4月18日,卡帕西亚号满载幸存者开往纽约港,纽约各家媒体争相准备采访,不过这一次,《纽约时报》又抢先了一步。

    记者伪装技术员,穿越采访封锁线

    在纽约港,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民众,他们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家人有没有在灾难中幸存下来。

    当然,这其中也有各家报纸的记者,他们希望得到一手资料,尤其是想见到泰坦尼克号工作人员以了解事故详情。

    面对空前的灾难,白星轮船公司和警方封锁了现场和一切采访渠道,拒绝了国内外所有记者。

    范安达在卡帕西亚号停泊的纽约54号码头街口旅馆租下一层楼,架设了四条直通《纽约时报》编辑部的电话线,以保证消息畅通。

    同时,为了穿越采访的封锁,范安达找到一名记者让他扮作马可尼电报公司的技术员随从。

    由于警方只允许马可尼一行登船了解情况,而所有无线电报务员几乎都是马可尼公司的雇员,所以记者办成马可尼公司雇员很顺利地登上卡帕西亚号。

    在卡帕西亚号上,记者第一个见到了泰坦尼克号无线电报务员哈罗德·布莱德。

    布莱德成功被救起,而他的上司却遇难了。

    布莱德是泰坦尼克号的英雄,他在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一直发送cqd遇难信号求救,布莱德最后发送了新的sos遇难信号,直到泰坦尼克号供电系统停止工作。

    布莱德称最后时刻看到史密斯船长一个人走进驾驶室,之后再也没有看见他。

    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报务员哈罗德·布莱德被人抬下卡帕西亚号,他由于严重冻伤而无法走路。

    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以前一直在发送求救信号sqd,最后建议上司发送最新的sos求救信号。

    《纽约时报》记者成功采访到他并得到大量相关一手资料

    卡帕西亚号靠岸三小时后,《纽约时报》就刊印了出来。

    这一期《纽约时报》24页、15页关于泰坦尼克号,报道了1500多人丧生的消息。

    通过对幸存者的采访,《纽约时报》得到一手资料,并还原了沉船时乐队仍然演奏乐曲的感人场面。

    备受关注的丑国富翁阿斯特四世确定遇难,但他也是英雄,在最后时刻,阿斯特打开狗笼,放出了所有狗,有的狗最终抵达了丑国海岸。

    在《纽约时报》出刊之时,仍有不少报社记者被拦阻在封锁线外,尝试冲破封锁线进行采访的无一成功。

    范安达领导的《纽约时报》在这次泰坦尼克号沉船报道中大放异彩,在重大新闻的组织与报道上,《纽约时报》开了一个好头。

    从此以后,《纽约时报》的重大新闻报道总是为人称道,可以说范安达开了一个好头。

    此后,在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纽约时报》严肃客观的报道成为招牌,被称为“档案记录报”。

    泰坦尼克号沉没两个月后,也就是1912年6月,华夏民国小学课本《新国文》收录了泰坦尼克号遇难的故事。

    “船长督率船员百计救护。既知无可为,乃发令下小艇,又令男子退后,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无有喧哗者......当时船上电灯亮如白昼,船上的乐工照常演奏着乐曲,只是将出事前的欢快的曲调改为庄重的曲调。

    “曲曰:上帝乎,吾将近汝。”

    “船中有邮局职员五人,因救护邮件遂以身殉职。”

    文中所述情况完全取材于《纽约时报》的报道,可见,《纽约时报》凭借泰坦尼克号遇难这一事件,已经将影响力布及到了华夏。

    美西战争后,普利策和赫斯特竞争趋于缓和,丑国民众对黄色新闻报纸的负面报道心生厌恶。

    1901年丑国老大威廉·麦金莱遇刺,舆论指责赫斯特的《新闻报》煽动、宣扬暗杀老大,纷纷自觉抵制,有颜色新闻从此衰落。

    十年后,《新闻报》彻底淡出丑国报界。

    在黄色新闻竞争后期,普利策去世,《世界报》惨淡经营被迫出售,而赫斯特背上了“暗杀老大”的骂名,只有奥克斯的《纽约时报》凭借严肃庄重的报道风格笑到最后,成为新的新闻时代的大赢家。

    范安达注重新科技对新闻报道的影响,这也坚定了《纽约时报》对科技的追求。

    泰坦尼克号沉没以后,各家报纸也看到了《纽约时报》的成功,也开始采用无线电技术为报社供稿。
    第(1/3)页